初心如炬:求学奋进终圆梦
我的母亲是一名扎根农村的人民教师,深受她的影响,少时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立足三尺讲台,手持三寸粉笔,画出天地方圆,写尽学海茫茫。怀揣着这份教育理想,我踏入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。图书馆的穹顶下,我与欧几里得对话;晨光熹微的教室里,我的粉笔与黑板碰撞出求知的回响。在四年的学习生涯里,我努力学习,刻苦钻研,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研究生,攻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。如今站在大学讲台上,望着台下青春洋溢的面庞,我深深懂得教育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,深感荣幸能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舞台上,与一群充满热情与梦想的年轻人共同成长。

杭州动力系统最新进展国际会议作报告
以爱为舟:因材施教润无声
教育之道,首重仁心。为师者当以赤诚之心治学,以慈爱之心育人,恪守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真谛。大学教育不应止于知识的传授,更应是一场唤醒灵魂、启迪智慧的旅程——引导学生发现真我、雕琢自我、最终成就自我。每一张青春的面庞背后,都藏着独特的生命故事。他们来自山川湖海,带着迥异的成长印记走进同一方课堂。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,也有着不同的接受教育经历,虽然同在一个课堂里读书,但是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都有差异,面对参差多态的学习图景,我二十载执教生涯始终在探索这样一个命题:如何在大班教学的框架下,实现因材施教?对于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,我会私下找他们聊天,记下他们学习吃力的内容,让学生着眼于最基础的问题,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;对于喜爱研究数学的学生,我会推荐一些难度较大且较权威的习题集,让他们课下去做,有问题及时讨论。
教育的美好,恰在于发现每块璞玉独特的纹理。当我们的刻刀落下时,不是要削足适履地塑造千篇一律的作品,而是要顺着天然的肌理,让潜藏的光芒自然流淌。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因材施教的真义——不是简单地分类施教,而是用教育的艺术,让乔木成就其挺拔,让幽兰绽放其清芳。

研究生师生羽毛球赛
燃灯引路:故事化雨育青衿
教育是一场点燃心火的旅程,而兴趣恰似那最初的火种。在二十载教学生涯中,我始终探寻着如何让知识的火种在每个年轻心灵中燎原。当抽象的数理公式遇上青春跃动的心跳,我渐渐懂得:教育最美的模样,是让学习成为一场心向往之的探索。
对于大一新生,我会偶尔在课堂上讲授身边优秀的人和事,讲授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同门师兄或者优秀校友的故事,让学生感觉成功离自己没有那么遥远,从而对未来树立坚定的信念,提前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。当学生们的眼眸因这些近在咫尺的榜样而闪亮,我仿佛看见理想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。犹记2016级那个叫牧冰的少年,在某个课后黄昏的畅谈中,我们共同勾勒出他的学术蓝图。如今见证他从北航到哈工大的求索之路,每逢佳节收到他真挚的祝福时,那份为人师的幸福便如清泉般涤荡心田。
“原来大学还有这样用心的老师”,“数学课堂竟能如此温暖”,学生的夸奖和祝福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。我始终相信,真正的教育不仅在传授知识,更在于唤醒每个生命的自觉。当严谨的高等数学遇见温柔以待的教导,当晦涩的定理配上人生的启迪,课堂便成了孕育梦想的沃土。看着一届届学生从迷茫到坚定,从踌躇到从容,我愈加明白:教师最崇高的使命,是帮助每个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,不负韶华,青春无悔。

指导研究生获奖证书
治学如锋:科研深耕筑高台
教育者的使命,不仅需要赤诚的热爱,更需深厚的学养与严谨的治学精神。“欲授人以渔,必先精于渔”。我始终相信,唯有自身在学术的海洋中不断深潜,方能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浩瀚星空。
2015-2016年,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前往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访学一年,与全球顶尖学者交流切磋。多年来,我始终保持着与国内外学术同行的深度对话,近几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中央高校专项基金5项,以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,发表30多篇高档次SCI论文。
在长期的科研和教育教学过程中,我始终坚持严谨治学、精益求精的态度。我深知,作为大学教师,我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视野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因此,我在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在课下认真批改学生作业,做到事无巨细,及时发现问题,剖析问题根源,调整上课内容。在研究生指导上,注重每一个细节,包括研究问题的筛选、论文的撰写和修改,小到标点符号,都要认真斟酌,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严谨性。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为学生树立一个勤奋向上、严谨治学的榜样,引领他们步入学术殿堂。

参加奥兰多学术会议
使命如磐:薪火相传向未来
教育之路漫漫,吾将上下求索。我愿以赤子之心守护三尺讲台,用思想的火种点燃万千青春。当晨曦微露时伏案备课,当夜深人静时批改论文,这一笔一划间流淌的,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师者赤诚的守望。
在未来的岁月里,我期待与更多年轻灵魂相遇。或是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公式背后的智慧之美,或是在实验室里见证灵感的火花迸发,亦或是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促膝长谈。每一个求知的眼神,每一次顿悟的欣喜,都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收藏。
作为新时代的育人者,我深知肩头担负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,更是塑造灵魂的崇高使命。这份事业不需要惊天动地,但求润物无声;不奢求桃李满天下,但愿每个学子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。在平凡的日复一日中,用专业与热忱浇灌希望的种子,用智慧与爱心点亮前行的灯塔。
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。我愿永远保持初登讲台时的那份悸动,以学术的深度拓展生命的广度,用人格的魅力浸润年轻的心灵。当岁月染白双鬓时,回望这一路走来的教育人生,能欣慰地说:这一生,不负教育,不负学子,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。

指导研究生毕业合影
作者简介:
左文杰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微分方程动力系统方面的研究,近几年来,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,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,主持中央高校专项基金5项,入选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,以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,主持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,并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去美国威廉玛丽学院交流访问一年,发表本领域SCI科研论文30多篇。